革命烈士陈寿昌,浙江镇海人,我党早期隐蔽战线工作领导者和组织者。中央特科时期,他沉着、机智、勇敢地战斗在国民党警宪特密布的上海滩,出色完成党交给的情报联络、除奸反特、安全保卫以及通讯、交通等任务,为保卫党中央和苏区反“围剿”战争作出重要贡献。
一个月要搬几次家的百变情报员
1928年4月,陈寿昌被抽调到中央特科二科情报科,成为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“三陈(即陈赓、陈寿昌、陈养山)”之一,主要负责情报和交通联络工作。他与“龙潭三杰”单线联系,及时传送李克农、钱壮飞、胡底得到的机密情报。同时,他广泛搜集很多中英文报纸,细致分析不同来源的资料,准确判断敌人动向,为开展秘密斗争确定对策,为中央工作决策提供参考。
上海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下,尽管眼睛高度近视,陈寿昌反应却特别机敏,外出执行任务总能巧妙脱身,保证了自身安全和党的秘密机关安全。陈寿昌夫妇经常搬家,居住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月,有时一个月要搬家几次。陈寿昌和夫人上街时,总不让夫人抱着孩子与他同行。他说:“女人抱孩子在街上行走,不可能离家很远。特务盯梢,很容易找到住处。”
上海街头经常发生“抄靶子”,即军警突然搜查行人。陈寿昌带着机密情报和文件,屡屡碰到军警“抄靶子”,由于准备充分,伪装巧妙,举止镇定,往往能化险为夷。他有时穿一件旧灰布长衫,戴一副近视眼镜,扮作小学教员模样,有时又是一身专做西式服装的“红帮裁缝”(为“红毛”外国人裁制服装)打扮。有一次,陈寿昌在途中又被军警拦住盘问。他用宁波方言与军警交谈。对方听他说的是宁波话,手里又夹着裁缝布包,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剪裁衣服用的尺子、剪刀、划粉和各种样式的布料,还真以为遇到了“红帮裁缝”,很快放行。
被追捕的日共总书记“安居”租界
在中央特科二科情报科工作时,陈寿昌也承担了许多上海党中央与各地的交通任务。
1928年,陈寿昌接受党组织一项重任,去武汉将一批金银财宝转移到上海来,作为党中央的活动经费。陈寿昌扮成一个大老板,身着长袍马褂,偕同夫人胡有娣前往。接收了这批足可装半个枕套的金银财宝。隐藏并伪装好后,陈寿昌一行历经艰险,有惊无险地将这批财货带回上海。随即,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,今天上这个银楼兑一点,明天上那个银楼兑一点,成功地把兑换来的钱陆续汇给了上海党中央的秘密机关,解了党中央燃眉之急。
1929年底,日本共产党总书记佐野学从苏联开完会来到上海。国民党特务机关侦获此情况后,下令追捕佐野学。周恩来将保护佐野学的重要任务交给陈寿昌。瞅准当时租界的特殊性,经过周密部署,陈寿昌把佐野学秘密安排在租界进步人士陆久之家中暂住。租界外,国民党特务到处搜捕佐野学,租界内,这位日共领袖“安居”一个月零五天,等风声稍息,佐野学在特科安排下安全返日。
1931年4月,顾顺章被捕叛变。在周恩来指挥下,陈寿昌等抢先一步,连夜紧急通知有关同志及时转移,保卫了党中央机关免受灭顶之灾。
“电报工人”临危受命
1930年12月,陈寿昌调到四科无线电联络科。
陈寿昌少年时就进入电报传习所学习,因其天资聪颖,很快就学会了电报业务和收发报机修理技术。1922年结业后,陈寿昌到郑州电报局供职。1923年2月4日,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,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,制造“二七惨案”。陈寿昌积极参加电报局职工声援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。他利用电报通信之便,故意延误军政电报,并秘密向罢工指挥部报告军阀来往电函内容。
在上海负责建立和管理无线电台后,陈寿昌利用当过电报工人、精通无线电技术的特长,以无线电老板身份开设商店。1930年12月17日,四科在上海四成里举办的无线电集训班被敌人破坏,四科负责人李强等身份很可能暴露。紧急关头,中央指派陈寿昌接替李强任科长,负责领导地下电台和交通联络工作。临危受命,陈寿昌身先士卒,重要电报都是他每晚亲自送达领导手中。因此,虽然集训班被敌人破坏,但党的地下电台依然安全地保持着上海党中央与各苏区的秘密联络。
为苏维埃政权流尽最后一滴血
陈寿昌原名陈希堪。1920年,胞兄陈希垲因组织反帝反军阀学生运动积劳成疾亡故,父亲悲痛之余,将小儿子改名陈寿昌,希望他一生平安。然而,兄长的壮志未酬已在陈寿昌心中播下革命的火种,他以诗言志:“身许马列安等闲,报效工农岂知艰。”
大革命失败后,陈寿昌抛弃待遇优厚的电报局工作,在中央特科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。因党中央经费拮据,陈寿昌典卖了妻子胡有娣的嫁妆,全部上交中央。自己一家人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,一件旧灰布长衫,成了他的标志性穿着。
1931年,陈寿昌调至中央苏区,后任中华全国赤色总工会苏区执行局主任。在给上海家人的信中,他常写道,“生意兴隆、蒸蒸日上,前程可观”,始终对革命必胜充满信心。
1934年,蒋介石发动第五次“围剿”。为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,陈寿昌率部在湘鄂赣边区开展游击战争。他时常把食物让给战士们吃,自己饿得口吐黄水、腿脚浮肿、脚趾溃烂。当时缺医少药,他脚上伤口的脓全是用竹片刮掉,痛得冷汗直淌。就是在这样艰苦险恶的环境下,他依然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,时常写诗激励自己和战友们,“不到深山里,焉能伏虎威。余生艰险尽,后继可沾晖。”
1934年11月,陈寿昌在一场战斗中陷入敌人重围,不幸中弹牺牲。
陈寿昌(资料图片)